2019年11月软件评测师模拟试题二 上午之十五
摘要:对于【软件评测师】软考考试而言,试题无疑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料之一。在软考备考过程中,吃透试题、掌握试题所考知识点、熟悉试题的出题思路,对我们提升分数的效果是最明显的,通过对试题的反复练习,还可以查漏补缺。今天,给大家带来【2019年11月软件评测师模拟试题二 上午】部分试题的详解,一起来看看吧~1、( )过程模型给出了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的固定顺序,上一个阶段完
1、( )过程模型给出了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的固定顺序,上一个阶段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A、 瀑布
B、 原型
C、 增量
D、 螺旋
答案:A
答题解析:
瀑布模型:给出了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的固定顺序,上一个阶段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瀑布模型的缺点是缺乏灵活性。
原型模型:是逐步演化成最终软件产品的过程,特别适用于对软件需求缺乏准确认识的情况。原型模型适宜于需求不明确,且变化。
增量模型:采用随着日程时间的进展而交错的线性序列,每一个线性序列产生软件的一个可发布的“增量”。当使用增量模型时,第1个增量往往是核心的产品,即第1个增量实现了基本的需求,但很多补充的特征还没有发布。客户对每一个增量的使用和评估都作为下一个增量发布的新特征和功能,这个过程在每一个增量发布后不断重复,直到产生了最终的完善产品。
螺旋模型:提出于1988年,由瀑布模型和原型模型相结合而成,综合了二者的优点,并增加了风险分析。
2、以下关于瀑布模型的缺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各个阶段的划分完全固定,阶段之间产生数量不多的文档,极大地减少了工作量。
B、 由于开发模型是线性的,用户只有等到整个过程的末期才能见到开发成果,从而增加了开发风险。
C、 通过过多的强制完成日期和里程碑来跟踪各个项目阶段。
D、 瀑布模型的突出缺点是不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答案:A
答题解析:
瀑布模型:是一个项目开发架构,开发过程是通过设计一系列阶段顺序展开的,从系统需求分析开始直到产品发布和维护,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循环反馈,因此,如果有信息未被覆盖或者发现了问题,那么最好 “返回”上一个阶段并进行适当的修改,项目开发进程从一个阶段“流动”到下一个阶段,这也是瀑布模型名称的由来。
瀑布模型有以下优点:
1、为项目提供了按阶段划分的检查点。
2、当前一阶段完成后,您只需要去关注后续阶段。
3、可在迭代模型中应用瀑布模型。
4、它提供了一个模板,这个模板使得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支持的方法可以在该模板下有一个共同的指导。
瀑布模型有以下缺点:
1、各个阶段的划分完全固定,阶段之间产生大量的文档,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
2、由于开发模型是线性的,用户只有等到整个过程的末期才能见到开发成果,从而增加了开发风险。
3、通过过多的强制完成日期和里程碑来跟踪各个项目阶段。
4、瀑布模型的突出缺点是不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3、已知模块A可以通过非正常入口转入模块B内部。则这两个模块的耦合类型为( )耦合。
A、 数据
B、 标记
C、 控制
D、 内容
答案:D
答题解析:
一般来说,模块之间的耦合有七种类型,根据耦合性从低到高为非直接耦合、数据耦合、标记耦合、控制耦合、外部耦合、公共耦合和内容耦合。
数据耦合:若一个模块访问另一个模块时,彼此之间是通过数据参数(不是控制参数,公共数据结构或外部变量)来交换输入、输出信息。
标记耦合:模块通过参数表传递记录信息,两个以上的模块都需要其余某一数据结构子结构时,不使用全局变量方式,而是使用记录传递的方式。
控制耦合:一个模块通过传送开关、标志、名字等控制信息,明显地控制选择另一模块的功能。
内容耦合:一个模块直接访问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或者通过非正常入口转入另一个模块内部,或者两个模块有一部分程序代码重叠,又或者一个模块有多种入口。
查看完整试题>>>
软考资料: 2024年软考论文范文> 软考考试核心重点难点汇总> 查看更多>
备考刷题:章节练习+每日一练> 软考历年试题+模拟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