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软件设计师考试模拟题上午(一)之八
摘要:对于【软件设计师】软考考试而言,试题无疑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料之一。在软考备考过程中,吃透试题、掌握试题所考知识点、熟悉试题的出题思路,对我们提升分数的效果是最明显的,通过对试题的反复练习,还可以查漏补缺。今天,给大家带来【2019年5月软件设计师考试模拟题上午(一)】部分试题的详解,一起来看看吧~1、在计算机中,I/O系统可以有5种不同的工作方式,分别是程序控制方式(包括
1、在计算机中,I/O系统可以有5种不同的工作方式,分别是程序控制方式(包括无条件传送与程序查询方式)、程序中断方式、DMA工作方式、通道方式、I/O处理机。( )方式I/O端口总是准备好接受主机的输出数据,或是总是准备好向主机输入数据,并且只适用于简单的I/O控制。( )允许主存储器和I/O设备之间通过某种控制器直接进行批量数据交换,除了在数据传输开始和结束时,整个过程无须CPU的干预。 ( )在一定的硬件基础上利用软件手段实现对I/O的控制和传送,更多地免去了cpu的接入。( )指专门负责输入/输出的处理机。可以有独立的存储器、运算部件和指令控制部件。上述工作方式中,(请作答此空)工作方式CPU与I/O设备是串行工作的。
A、中断方式
B、DMA方式
C、无条件传送
D、程序查询
答案:D
答题解析:
在计算机中,I/O系统可以有5种不同的工作方式,分别是程序控制方式、程序中断方式、DMA工作方式、通道方式、I/O处理机。
1、程序控制方式
分为无条件查询和程序查询方式。
① 无条件传送方式,I/O端口总是准备好接受主机的输出数据,或是总是准备好向主机输入数据,而cpu在需要时,随时直接利用I/O指令访问相应的I/O端口,实现与外设的数据交换。优点是软、硬件结构简单,缺点是对时序要求高,只适用于简单的I/O控制。
② 程序查询方式
程序查询方式也称为程序轮询方式,该方式采用用户程序直接控制主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输入/输出操作。CPU必须不停地循环测试I/O设备的状态端口,当发现设备处于准备好(Ready)状态时,CPU就可以与I/O设备进行数据存取操作。这种方式下的CPU与I/O设备是串行工作的。
2、中断方式
当I/O设备结束(完成、特殊或异常)时,就会向CPU发出中断请求信号,CPU收到信号就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当某个进程要启动某个设备时,CPU就向相应的设备控制器发出一条设备I/O启动指令,然后CPU又返回做原来的工作。CPU与I/O设备可以并行工作,与程序查询方式相比,大大提高了CPU的利用率。
3、DMA(直接内存存取)方式
DMA方式也称为直接主存存取方式,其思想是:允许主存储器和I/O设备之间通过“DMA控制器(DMAC)”直接进行批量数据交换,除了在数据传输开始和结束时,整个过程无须CPU的干预。
4、通道控制方式
在一定的硬件基础上利用软件手段实现对I/O的控制和传送,更多地免去了cpu的接入,使主机和外设并行工作程度更高。
5、I/O处理机
指专门负责输入/输出的处理机。可以有独立的存储器、运算部件和指令控制部件。
2、软件开发模型用于指导软件开发。演化模型是在快速开发一个 (请作答此空) 的基础上,逐步演化成最终的软件。螺旋模型综合了 ( ) 的优点,并增加了 ( ) 。喷泉模型描述的是面向 ( ) 的开发过程,反映了该开发过程的 ( ) 特征。
A、模块
B、运行平台
C、原型
D、主程序
答案:C
答题解析:
软件开发模型是指软件开发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常用的软件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等。
瀑布模型给出了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的固定顺序,上一阶段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演化模型是在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的基础上,根据用户在试用原型的过程中提出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对原型进行改进,获得原型的新版本。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演化成最终的软件产品。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相结合,它综合了两者的优点,并增加了风险分析。它以原型为基础,沿着螺线自内向外旋转,每旋转一圈都要经过制订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客户评价等活动,并开发原型的一个新版本。经过若干次螺旋上升的过程,得到最终的软件。喷泉模型主要用来描述面向对象的开发过程。它体现了面向对象开发过程的迭代和无间隙特征。迭代意味着模型中的开发活动常常需要多次重复;无间隙是指开发活动(如分析、设计)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边界,各项开发活动往往交叉迭代地进行。
3、软件开发模型用于指导软件开发。演化模型是在快速开发一个 ( ) 的基础上,逐步演化成最终的软件。螺旋模型综合了 (请作答此空) 的优点,并增加了 ( ) 。喷泉模型描述的是面向 ( ) 的开发过程,反映了该开发过程的 ( ) 特征。
A、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
B、瀑布模型和喷泉模型
C、演化模型和喷泉模型
D、原型和喷泉模型
答案:A
答题解析:
软件开发模型是指软件开发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常用的软件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等。
瀑布模型给出了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的固定顺序,上一阶段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演化模型是在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的基础上,根据用户在试用原型的过程中提出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对原型进行改进,获得原型的新版本。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演化成最终的软件产品。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相结合,它综合了两者的优点,并增加了风险分析。它以原型为基础,沿着螺线自内向外旋转,每旋转一圈都要经过制订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客户评价等活动,并开发原型的一个新版本。经过若干次螺旋上升的过程,得到最终的软件。喷泉模型主要用来描述面向对象的开发过程。它体现了面向对象开发过程的迭代和无间隙特征。迭代意味着模型中的开发活动常常需要多次重复;无间隙是指开发活动(如分析、设计)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边界,各项开发活动往往交叉迭代地进行。
查看完整试题>>>
软考资料: 2024年软考论文范文> 软考考试核心重点难点汇总> 查看更多>
备考刷题:章节练习+每日一练> 软考历年试题+模拟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