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软考试题:2019年11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上午
摘要:对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软考考试而言,试题无疑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料之一。在软考备考过程中,吃透所考知识点、熟悉出题思路,对我们提升分数的效果是最明显的,通过试题反复练习,还可以查漏补缺。今天,给大家带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部分试题的详解,一起来看看吧~1、( )属于评估测试过程的指标。A、 缺陷分布 B、 修复缺陷的时间 C、 回归测试中发现的缺陷数据 D、 测试进度 答案:D答题解析:
1、( )属于评估测试过程的指标。
A、 缺陷分布
B、 修复缺陷的时间
C、 回归测试中发现的缺陷数据
D、 测试进度
答案:D
答题解析:
解析改为:测试监控的内容如下:
(1)测试用例执行的进度
计算公式为:测试用例执行的进度=已执行的数目/总数目。
测试用例执行进度只表明用例执行的进度。不表示测试的成功率。
(2)缺陷的存活时间
计算公式为:缺陷的存活时间=缺陷从open到closed的时间。
缺陷存活时间表明修改缺陷的效率。
(3)缺陷的趋势分析。
按照测试执行的时间顺序(以月、周、天或测试版本为时间单位),统计被发现的缺陷数量的分布情况。如果发现缺陷越来越少,趋近于0。则考虑结束测试执行; 相反,则说明存在以下问题。
•代码修改引发新的缺陷。
•前—版本的测试存在覆盖率的问题新的测试发现了原先未发现的缺陷。
•必须先修改某些缺陷后才能继续测试,然后才发现其他的缺陷。
(4)缺陷分布密度
计算公式为:缺陷分布密度=对应于一项需求的总缺陷数/对应于该项需求的测试用例总数。
需要考虑缺陷的优先级和严重程度;如果过多的缺陷集中在某项需求上,可能表明以下问题:
•该项功能需求是否过于复杂?
•该项的需求设计、实现是否有问题?
•分配给该项的开发资源是否不足?
(5)缺陷修改质量
计算公式为:缺陷修改质量=每次修改后发现的缺陷数量(包括重现的缺陷和由修改所引起的新缺陷)。
因此本题选D。
2、在软件需求分析中,( )分别用来表示功能模型和行为模型。
A、 数据流图、状态转换图
B、 状态转换图、E-R图
C、 状态转换图、数据流图
D、 E-R 图、状态转换图
答案:A
答题解析:
官方教材P37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使用实体联系图(E-R图)表示数据模型,用数据流图(DFD)表示功能模型,用状态转换图(STD)表示行为模型。
参考答案:A
3、在 CMMI 阶段表示法中,过程域( )属于已定义级。
A、 组织级过程焦点
B、 组织级过程性能
C、 组织级改革与实施
D、 因果分析和解决方案
答案:A
答题解析:
官方教材P48-49
(1)阶段式模型。阶段式模型基本沿袭CMM模型框架,仍保持4个成熟等级,但关键过程域做了一些调整和扩充,如表1-2所示。
利用阶段式模型对组织进行成熟度度量,概念清晰、易于理解、便于操作。
(2)连续式模型。与阶段式模型相比,连续式模型没有与组织成熟度相关的几个阶段。连续式模型:将24个过程域按照功能划分为过程管理、项目管理、工程和支持四个过程组。每组包含的过程域如表1.3所示。
参考答案:A
软考资料: 2024年软考论文范文> 软考考试核心重点难点汇总> 查看更多>
备考刷题:章节练习+每日一练> 软考历年试题+模拟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