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icon 51CTO软考 > 软考资讯 >考试科目 >计算机软考试题:2019年5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上午

计算机软考试题:2019年5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上午

作者:mb62678baacf7372024-05-29 11:15:06
备考咨询 刷题指导
添加专属学姐
下载资料 2024上半年软考备考资料+考试大纲
下载按钮 下载
引号

摘要:对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软考考试而言,试题无疑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料之一。在软考备考过程中,吃透所考知识点、熟悉出题思路,对我们提升分数的效果是最明显的,通过试题反复练习,还可以查漏补缺。今天,给大家带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部分试题的详解,一起来看看吧~1、( )验证一个配置的实际工作性能是否符合它的需求规格说明A、 功能配置审计 B、 物理配置审计 C、 设计评审 D、 代码评审 答案:A

引号
摘要:对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软考考试而言,试题无疑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料之一。在软考备考过程中,吃透所考知识点、熟悉出题思路,对我们提升分数的效果是最明显的,通过试题反复练习,还可以查漏补缺。今天,给大家带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部分试题的详解,一起来看看吧~



1、( )验证一个配置的实际工作性能是否符合它的需求规格说明
A、 功能配置审计
B、 物理配置审计
C、 设计评审
D、 代码评审

答案:A
答题解析:


“配置审计”就是验证配置项信息与配置标识(需求,标准,流程)的一致性。简单地说,配置审计就是对配置项的完整性,安全性,介质是否完好等方面进行检查,其作为变更控制的补充手段,用来确保修改的动作已经切实实现并被完整地记录,实际上是对配置管理的过程,配置管理规范中的规定进行检查和统计报告,可以说一切有助于数据完整性,正确性的都可视作配置审计的范围。

实施配置审计的作用:配置审计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变更控制的补充手段,来确保某一变更需求已被切实实现。

配置审计分为功能配置审计和物理配置审计。

功能配置审计
功能配置审计是进行审计以验证以下几个方面。
(1)配置项的开发已圆满完成。
(2)配置项已达到规定的性能和功能特定特性。
(3)配置项的运行和支持文档已完成并且是符合要求的。
功能配置审计可以包括按测试数据审计正式测试文档、审计验证和确认报告、评审所有批准的变更、评审对以前交付的文档的更新、抽查设计评审的输出、对比代码和文
档化的需求、进行评审以确保所有测试已执行。功能配置审计还可以包括依据功能和性能需求进行额外的和抽样的测试。

物理配置审计
物理配置审计是进行审计以验证如下方面。
(1)每个构建的配置项符合相应的技术文档。
(2)配置项与配置状态报告中的信息相对应。
物理配置审计可以包括审计系统规格说明书的完整性、审计功能和审计报告、了解不符合采取的措施、对比架构设计和详细设计组件的一致性、评审模块列表以确定符合己批准的编码标准、审计手册(如用户手册、操作手册)的格式、完整性和与系统功能描述的符合性等。



2、RFID射频技术多应用于物联网的( )
A、 网络层
B、 感知层
C、 应用层
D、 传输层

答案:B
答题解析:

物联网架构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

由各种传感器构成,包括温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

网络层

由各种网络,包括互联网、广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是整个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应用层

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RFID(射频识别)是物联网中使用的一种传感器技术,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3、智慧城市建设参考模型( )利用SOA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承载智慧应用层中的相关应用,提供应用所需的各种服务的共享资源。
A、 通信网络层
B、 计算与存储层
C、 物联感知层
D、 数据及服务支撑层

答案:D
答题解析:

智慧城市建设参考模型包括:有依赖关系的五层和对建设有约束关系的三个支撑体系。其中这五层具体指的是:

(1)物联感知层:提供对城市环境的智能感知能力,利用信息采集设备、传感器、监控摄像机、GPS等,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大气环境、交通、公共安全等信息的采集、识别和监测。

(2)通信网络层:广泛互联,以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城市专用网、无线网络(如WiFi)、移动4G为主要接入网,组成网络通信基础设施。

(3)计算与存储层:包括软件资源、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

(4)数据及服务支撑层:利用SOA(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通过数据和服务的融合,支撑承载智慧应用层中的相关应用,提供应用所需的各种服务和共享资源。

(5)智慧应用层;各种基于行业或领域的智慧应用及应用整合,如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社区等。

三个支撑体系包括:

(1)安全保障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构建统一的安全平台。

(2)建设和运营管理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整体的运维管理机制。

(3)标准规范体系:用于指导和支撑信息化用户、各行业智慧应用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工程建设。




免费刷题报考资讯 机考模拟 学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