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51CTO学软考——学习是辛苦的,收获是幸福的。
项目管理零基础,5个月,软考中项一次过关,先上成绩。能够获得这个成绩,个人总结有3个因素:1. 选对培训机构;2. 找对学习方法;3. 学习时间积累。感谢51CTO的薛大龙博士、卢老师、关关班主任和助教老师,没有你们的指导,我是不会成功的。我和51CTO的结缘:计算机软考这个事情,我在2014年就从不同渠道了解过,自己还买了几本历年考题汇编,但是看了总是没有头绪,只有
项目管理零基础,5个月,软考中项一次过关,先上成绩。
能够获得这个成绩,个人总结有3个因素:
1. 选对培训机构;
2. 找对学习方法;
3. 学习时间积累。
感谢51CTO的薛大龙博士、卢老师、关关班主任和助教老师,没有你们的指导,我是不会成功的。
我和51CTO的结缘:
计算机软考这个事情,我在2014年就从不同渠道了解过,自己还买了几本历年考题汇编,但是看了总是没有头绪,只有考题和讲解,没有完整的体系介绍,所以摸不着门道,无奈放弃。
2021年元旦,我的好兄弟来我家玩,闲聊到上海积分落户的话题,他说刚参加了2020年11月的软考中项《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成绩前几天刚下来,上午下午都过了。我问在哪里学的,他说51CTO学院,赠送全套学习资料,纸质版的辅导资料+电子版官方教材+历年试题+模拟题+智能题库,手机上装App,随时可以学。关键是授课老师好,主讲的薛大龙博士,是多年的软考中高项科目教学老师,是软考专家,所以上薛博士的课,绝对错不了。既然有身边兄弟的亲身经历,这还有什么怀疑和犹豫的,我说你给我推荐一下老师,我马上报名。
2021年1月4日我联系了兄弟推荐的51CTO卢老师,报名《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当天晚上就开始看录播视频,说实话,刚开始看录播视频,我真有点“迷茫”了,“项目管理”、“十大领域五大过程组”,我真的是从来没有这些理论体系,感觉就像在听“天书”。这时候,我也有些犹豫,是不是选错课程了。我和卢老师交流我的困惑,卢老师及时给我回复了学习建议,让我确定了选课的方向是正确的。
两次模拟考试的过程也是有一些挫折,这时候来自关关班主任鼓励让我在考前关键期树立了必胜的信心!
软考《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的特点是知识深度不深,但是涉及面很广,信息化知识、计算机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产权、项目管理这些都需要学习。所以,找对学习方法是很关键的,其实这个学习方法就是51CTO的软考教学里反复强调的学习方法,我就是按照这套方法学习并通过考试的。
学习方法分享:
1. 一定要多看录播视频,有时间就听或者看,至少3遍;
2. 一定要看32小时通关;
3. 一定要动手写笔记;
4. 一定要动手做计算题;
5. 一定要多做几遍模拟题和历年试题。
学习过程分享:
1. 如何学录播课程:
我学习录播课的方法,先听后看再记。
1遍不纠结能不能听懂,主要是快速听完,有个印象就行,大概知道每个章节的主题。快速听完一遍的另一个好处是后续再看可以选择性的重点看想看的章节。
2遍再看,就稍微有点感觉了,环境方便的话结合视频画面或PPT,印象会更深刻。
3遍听或看,我有时间会对重要知识点记点笔记。我听录播基本都是在上下班路上,坐地铁,挂着耳机听,回家没事的时候也挂着听,就像学英语的“磨耳朵”。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一定要用手机下载离线录播课程,这样在闲暇时间,就可以听录播课了。
平常工作日每天坚持至少拿出两个小时的碎片时间学习,晚上有时间就用电脑看录播视频。周末学习时间更多些,通常可以达到4-6小时;上半年的假期比较多,春节、清明节、五一节,这些小长假都不能浪费。如果总的学习时间不少于200小时,通过软考是没有问题的。
我觉得难的不是学习知识,难的是坚持挤出时间学习的过程。
2. 如何做学习笔记
重要的知识点一定要动手写,十大领域五大过程组、项目章程、范围管理过程、整体变更流程、范围说明书内容、这几个必须抄写、默写。
3. 如何学教学讲义
重要的知识点一定要打印出来,贴在墙上,每天都能看到,十大领域五大过程组、挣值计算公式、进度七格图、这些是必考知识点,必须要烂熟于心。
4. 如何做模拟题
一定要重视模考和历年试题!!!多做模拟题的目的是熟悉出题的套路和解题的套路。上午选择题,多做可以熟悉知识点;下午案例题,多做可以熟记答题套路。
上午选择题:模考1、2,密卷、历年试题(2017-2020年),根据从远到近的原则至少做3遍到5遍,目标是第三遍以后每次要达到70分以上;
下午案例题,模考1、2,密卷、历年试题(2017-2020年)我至少抄了3遍,把历年的各种考试题型对应的知识点熟记于心。
历年试题里的计算题,至少做了5遍,把出题形式、计算公式、计算方式熟记于心。
考试过程分享:
1. 考试时间肯定是足够的,2个半小时的考试时间,我的上午和下午都是在1个小时就完成题目了,剩下的时间可以仔细检查答题卡或答题纸。
2. 上午选择题的对策,有几个题目是比较难,我的方法是暂时先跳过,继续后面的题目,不要被这个题目困住,不要浪费时间。先把其它会的题目都做好之后,再回过头来研究。计算题也是放在第二遍复查的时候做,因为计算题也是1分,但是花的时间是其它题目的好几倍,而且做不对还浪费时间,所以在把其它题目做完后,慢慢静下心来做。对于实在判断不出来的选择题,就是猜1个也要填上,这样至少有1/4的正确机会,因为错题不“倒扣分”,所以千万不要空着不填。
3. 下午案例题的对策,先把所有的题目和问题看一遍,做过初步判断,哪个会,哪个不会,哪个容易,哪个难。案例题做题没有顺序要求,所以可以哪个会就先做哪个,把会的分数先拿下来;然后再做容易的,最后做难的。这样一步一步把能拿的分数都一点一点的拿到手,而不是被一道题目困住,导致浪费了很多时间,后面容易的题目却没有时间做,这样就太可惜了。
软考不是终点:
软考结束的第三天(5月31日),我就又在51CTO报名PMP课程了,准备参加9月份的PMP考试。到6月13日我已经把PMP的录播课程看完1遍了。到7月11日,录播课3遍已经学完了,《汪博士解读PMP考试》也看完1遍了。这次学习速度好像有点慢哈,其实是我在6月11日-26日穿插两周时间参加了ITIL4 Foundation的培训并通过了考试,当然也是在51CTO哦。
软考资料: 2024年软考论文范文> 软考考试核心重点难点汇总> 查看更多>
备考刷题:章节练习+每日一练> 软考历年试题+模拟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