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icon 51CTO软考 > 软考资讯 >考试科目 >软考试题及答案:2019年5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模拟一 上午

软考试题及答案:2019年5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模拟一 上午

作者:mb6434fea18d47a2024-05-27 11:08:12
备考咨询 刷题指导
添加专属学姐
下载资料 2024上半年软考备考资料+考试大纲
下载按钮 下载
引号

摘要:对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软考考试而言,试题无疑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料之一。在软考备考过程中,吃透所考知识点、熟悉出题思路,对我们提升分数的效果是最明显的,通过试题反复练习,还可以查漏补缺。今天,给大家带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部分试题的详解,一起来看看吧~1、某土方工程总挖方量为4000立方米。预算单价为45元/立方米。计划用10天完成,每天400立方米。开工后第7天早晨刚上班时业主项目管理人

引号
摘要:对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软考考试而言,试题无疑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料之一。在软考备考过程中,吃透所考知识点、熟悉出题思路,对我们提升分数的效果是最明显的,通过试题反复练习,还可以查漏补缺。今天,给大家带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部分试题的详解,一起来看看吧~



1、某土方工程总挖方量为4000立方米。预算单价为45元/立方米。计划用10天完成,每天400立方米。开工后第7天早晨刚上班时业主项目管理人员前去测量取得了两个数据:已完成挖方2000立方米,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工程进度款累计已支付120000元。那么此时项目CPI和SPI分别为 (  ) 。
A、 CPI=0.75;SPI=0.75
B、 CPI=0.83;SPI=0.83
C、 CPI=0.75;SPI=0.83
D、 CPI=0.83,SPI=0.75

答案:C
答题解析:

本题考查成本执行指数(CPI)和进度执行指数(SPI)等指标的含义及其计算公式,而这些指标又与计划值(PV)、挣值(EV)和实际成本(AC)等指标密切相关。

PV是到既定的时间点前计划完成活动的预算成本。

EV是在既定的时间段内实际完工工作的预算成本。

AC是在既定的时间段内实际完成工作发生的实际成本。

AC在定义和内容范围方面必须与PV、EV相对应。综合使用PV、EV、AC能够衡量在某一给定时间点是否按原计划完成了工作,最常用的指标就是CV、SV、CPI和SPI。

成本执行指数=EV/AC

进度执行指数=EV/PV

解析:EV=45元/立方米×2000立方米=90000元

PV=6×400×45=108000(元)

AC=120000元

CV=EV-AC=90000-120000=-30000(元),表示承包单位已经超支。

SV=EV-PV=90000-108000=-18000(元),表明承包单位进度已经拖延。

CPI=EV/AC=90000/120000=0.75。

SPI=EV/PV=90000/108000=0.83。



2、软件设计分为结构化设计(SD)与面向对象设计(OOD)。其中SD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方法,它以SRS(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和SA(结构化分析)阶段所产生的和数据字典等文档为基础,是一个( )和模块化的过程。
A、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B、 自下而上、逐步求精
C、 由内而外,统一实现
D、 由外而内,统一实现

答案:A
答题解析:

软件设计分为结构化设计(SD)与面向对象设计(OOD)。

其中结构化设计SD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方法,它以SRS(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和SA(结构化分析)阶段所产生的和数据字典等文档为基础,是一个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和模块化的过程。

SD方法的基本思想:

将软件设计成由相对独立且、具有单一功能的模块组成的结构,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概要设计:又称为总体结构设计,主要任务是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配给软件模块,确定每个模块的功能和调用关系,形成软件的模块结构图,即系统结构图。

概要设计将系统开发的总任务分解成许多个基本的、具体的任务,而为每个具体任务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的过程称为详细设计。

SD遵循的原则:高内聚,低耦合;

内聚:表示模块内部各成分之间的联系程度,是从功能角度来度量模块内的联系,一个好的内聚模块应当恰好做目标单一的一件事情;

耦合:表示模块之间联系的程度。紧密耦合表示模块之间联系非常强,松敞耦合表示模块之问联系比较弱,非耦合则表示模块之间无任何联系,是完全独立的。



3、某软件开发小组开发一款应用软件,后续可能还需对软件进一步完善。如果为了改进应用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并适应未来软硬件环境的变化,应主动增加新的功能使应用系统能适应各类变化而不被淘汰。为了适应未来网络带宽的需要,在满足现有带宽需求下,修改网络软件从而使之支持更大的带宽,这种软件维护工作属于( )。
A、 更正性维护
B、 适应性维护
C、 完善性维护
D、 预防性维护

答案:D
答题解析:

软件维护有如下类型:

①更正性维护——更正交付后发现的错误;

概念:改正在系统开发阶段已发生,但在系统测试阶段尚未发现的错误。(即开发软件时错误已经发生,而且在测试阶段也没有发现这个错误————交付产品了,客户使用时发现有错误。)

②适应性维护 ——使软件产品能够在变化后或变化中的环境中继续使用;

概念:指使用软件适应信息技术变化和管理需求变化而进行的修改。例如:计算机硬件价格下降;各类系统软件不断更新;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和管理需求的不断变化也使得各级管理人员不断提出新的信息需求等等。这些因素都将导致适应性维护工作的产生。进行这方面的维护工作也要像系统开发一样,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③完善性维护——改进交付后产品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概念:为扩充功能和改善性能而进行的修改,主要是指对已有的软件系统增加一些在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中没有规定的功能与性能特征。

即:对已有(受控)的软件进行更新、完善、升级(在现有性能、功能升级;增加新的性能、功能)。不管是升级性能、还是新增性能,都不能超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范围。

这里的“新增性能”,指的是在系统分析、设计阶段已经有相关的规定,但是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对规定要开发的内容进行开发。所以我们要把遗漏的内容“新增”为我们的工作量,并对“新增性能”进行开发工作。

④预防性维护——在软件产品中的潜在错误成为实际错误前,检测并更正它们。

概念:为了改进应用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为了适应未来的软硬件环境的变化,应主动增加预防性的新的功能,以使应用系统适应各类变化而不被淘汰。

且我们依据题目中关键字:为了适应未来网络带宽的需要,在满足现有带宽需求下,修改网络软件从而使之支持更大的带宽。就可以判断这种维护属于预防性维护,因此应选D。




免费刷题报考资讯 机考模拟 学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