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icon 51CTO软考 > 软考资讯 >考试科目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试题:2019年5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模拟一 上午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试题:2019年5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模拟一 上午

作者:mb5ece6082aa10d2024-05-27 10:45:00
备考咨询 刷题指导
添加专属学姐
下载资料 2024上半年软考备考资料+考试大纲
下载按钮 下载
引号

摘要:对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软考考试而言,试题无疑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料之一。在软考备考过程中,吃透所考知识点、熟悉出题思路,对我们提升分数的效果是最明显的,通过试题反复练习,还可以查漏补缺。今天,给大家带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部分试题的详解,一起来看看吧~1、某公司准备将运行在本地局域网上的CRM系统迁移到集团云平台上并做适当的功能扩展,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角度看,该CRM系统处于 (  )

引号
摘要:对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软考考试而言,试题无疑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料之一。在软考备考过程中,吃透所考知识点、熟悉出题思路,对我们提升分数的效果是最明显的,通过试题反复练习,还可以查漏补缺。今天,给大家带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部分试题的详解,一起来看看吧~



1、某公司准备将运行在本地局域网上的CRM系统迁移到集团云平台上并做适当的功能扩展,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角度看,该CRM系统处于 (  ) 阶段。
A、 立项
B、 开发
C、 运维
D、 消亡

答案:C
答题解析:

信息应用系统的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产生阶段、开发阶段、运维阶段、消亡阶段。

① 产生阶段也称为信息系统的概念阶段,需求分析阶段。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概念的产生,即提出初步的信息系统建设设想;二是需求分析阶段,即对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并形成需求分析报告。

② 开发阶段,本阶段可分为如下五个子阶段。

总体规划:是系统开发的起始阶段,一个完整的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信息系统的开发目标、总体架构、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实施计划、信息系统的技术规范等。

系统分析:目标是为系统设计提供系统的逻辑模型,内容包括组织结构及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和数据流程分析、系统初步方案等。

系统设计: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设计出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案。内容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流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安全控制方案设计、系统组织和队伍设计、系统管理流程设计等。

系统实施:将设计方案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具体实现,将文本计划转变为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系统。

系统验收:实施完成即进入试运行阶段,在试运行结束后,系统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即进入系统验收阶段。

③ 运维阶段:信息系统验收通过,正式移交给客户后,系统进入运维阶段。运维阶段的维护可以分为如下4种类型。

纠错性维护:纠错性维护是指对系统进行定期的或随机的检修,纠正运行阶段暴露的错误,排除故障,更新易损部件、刷新备份的软件或数据存储,保证系统按预定要求完成各项工作。

适应性维护:适应性维护指由于管理环境与技术环境的变化系统中某些部分的工作内容与方式已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因而影响系统预定功能的实现,故需对这些部分进行适当的调节、修改,以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

完善性维护:完善性维护指用户对系统提出了某些新的信息需求,因而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修改、扩充,完善系统的功能,以满足用户新的信息需求。

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指对预防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或受到的冲突而采取的维护措施。

④ 消亡阶段:企业的信息系统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系统的更新改造、功能扩展,乃至报废重建,一个信息系统也必然逐渐消亡。



2、关于对象、类、继承、多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
A、 对象包含对象标识、对象状态和对象行为三个基本要素
B、 类是对象的实例,对象是类的模板
C、 继承是表示类之间的层次关系
D、 多态使得同一个操作在不同类中有不同的实现方式

答案:B
答题解析: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包括对象、类、抽象、封装、继承、多态、接口、消息、组件、复用和模式等。

——对象:由数据及其操作所构成的封装体,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模块,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对象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对象标识、对象状态和对象行为。

——类:现实世界中实体的形式化描述,类将该实体的属性(数据)和操作(函数)封装在一起。类和对象的关系可理解为,对象是类的实例,类是对象的模板。

——抽象:通过特定的实例抽取共同特征以后形成概念的过程。对象是现实世界中某个实体的抽象,类是一组对象的抽象。

——封装:将相关的概念组成一个单元模块,并通过一个名称来引用它。

——继承:表示类之间的层次关系(父类与子类),这种关系使得某类对象可以继承另外一类对象的特征,继承又可分为单继承和多继承。

——多态:使得在多个类中可以定义同一操作或属性名,并在每个类中可以有不同的实现。

——接口:描述对操作规范的说明,其只说明操作应该做什么,并没有定义操作如何做。

——消息:体现对象间的交互,通过它向目标对象发送操作请求。

——组件:表示软件系统可替换的、物理的组成部分,封装了模块功能的实现。

——复用:指将已有的软件及其有效成分用于构造新的软件或系统。组件技术是软件复用实现的关键。

——模式:描述了一个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



3、关于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与数据仓库相比,数据库的数据源相对单一
B、 与数据仓库相比,数据库主要存放历史数据,相对稳定
C、 数据仓库的目的是为了管理决策
D、 数据仓库的结构包含数据源、数据集市、OLAP服务器、前端工具等

答案:B
答题解析:


传统的数据库技术以单一的数据源即数据库为中心,进行事务处理、批处理、决策分析等各种数据处理工作,主要有操作型处理和分析型处理两种。传统数据库系统主要强调的是优化企业的日常事务处理工作,难以实现对数据分析处理要求,无法满足数据处理多样化的要求。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数据仓库系统的结构如图所示:

1.jpg


免费刷题报考资讯 机考模拟 学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