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试题:2018年11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上午
摘要:对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软考考试而言,试题无疑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料之一。在软考备考过程中,吃透所考知识点、熟悉出题思路,对我们提升分数的效果是最明显的,通过试题反复练习,还可以查漏补缺。今天,给大家带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部分试题的详解,一起来看看吧~1、关于动态规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动态规划是解决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化解的一种常用算法思想 B、 动态规划的实质是分治思想和解决
1、关于动态规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动态规划是解决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化解的一种常用算法思想
B、 动态规划的实质是分治思想和解决冗余,与分治法和溯回法类似
C、 在处理离散型问题时,动态规划比线性规划效果更好
D、 一个标准的动态规划算法包括划分阶段和选择状态两个步骤
答案:B
答题解析:
动态规划:通过把原问题分解为相对简单的子问题的方式求解复杂问题的方法。动态规划常常适用于有重叠子问题和最优子结构性质的问题。
基本思想:若要解一个给定问题,需要解其不同部分(即子问题),再合并子问题的解以得出原问题的解。通常许多子问题非常相似,为此动态规划法试图仅仅解决每个子问题一次,从而减少计算量:一旦某个给定子问题的解已经算出,则将其记忆化存储,以便下次需要同一个子问题解之时直接查表。这种做法在重复子问题的数目关于输入的规模呈指数增长时特别有用。
分治与动态规划:
共同点:二者都要求原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都是将原问题分而治之,分解成若干个规模较小(小到很容易解决的程序)的子问题。然后将子问题的解合并,形成原问题的解。
不同点:分治法将分解后的子问题看成相互独立的,通过用递归来做。动态规划将分解后的子问题理解为相互间有联系,有重叠部分,需要记忆,通常用迭代来做。
问题特征:
最优子结构:当问题的最优解包含了其子问题的最优解时,称该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
重叠子问题:在用递归算法自顶向下解问题时,每次产生的子问题并不总是新问题,有些子问题被反复计算多次。动态规划算法正是利用了这种子问题的重叠性质,对每一个子问题只解一次,而后将其解保存在一个表格中,在以后尽可能多地利用这些子问题的解。
2、为使项目管理团队洞察项目的状况,识别需特别关注的任何方面,项目经理应提供( )。
A、 风险登记册
B、 工作绩效报告
C、 干系人风险承受度
D、 进度管理计划
答案:B
答题解析:
工作绩效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回顾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分析项目的绩效和影响;评价项目的目标实现程度;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对策建议等。
因此结合题意,应该选择B。
3、( )属于事业环境因素。
A、 配置管理知识库
B、 变更控制程序
C、 项目档案
D、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答案:D
答题解析:
事业环境因素是指围绕项目或能影响项目成败的任何内外部环境因素。这些因素来自任何或所有项目参与单位。事业环境因素可能提高或限制项目管理的灵活性,并可能对项目结果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它们是大多数规划过程的输入。
事业环境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1)组织文化、结构和流程。
2)政府或行业标准(如监管机构条例、行为准则、产品标准、质量标准和工艺标准)。
3)基础设施(如现有的设施和固定资产)。
4)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如人员在设计、开发、法律、合同和采购方面的技能、素养与知识)。
5)人事管理制度(如人员招聘和留用指南、员工绩效评价与培训记录、加班政策和时间记录)。
6)公司的工作授权系统。
7)市场条件。
8)干系人风险承受力。
9)政治氛围。
10)组织已有的沟通渠道。
11)商业数据库(如标准化的成本估算数据、行业风险研究资料和风险数据库)。
12)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如自动化工具,包括进度计划软件、配置管理系统、信息收集与发布系统或进入其他在线自动系统的网络界面)。
软考资料: 2024年软考论文范文> 软考考试核心重点难点汇总> 查看更多>
备考刷题:章节练习+每日一练> 软考历年试题+模拟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