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icon 51CTO软考 > 软考资讯 >考试科目 >软考培训机构哪个靠谱:2018年11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上午

软考培训机构哪个靠谱:2018年11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上午

作者:mb604afd7c2c1a62024-05-23 10:59:35
备考咨询 刷题指导
添加专属学姐
下载资料 2024上半年软考备考资料+考试大纲
下载按钮 下载
引号

摘要:对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软考考试而言,试题无疑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料之一。在软考备考过程中,吃透所考知识点、熟悉出题思路,对我们提升分数的效果是最明显的,通过试题反复练习,还可以查漏补缺。今天,给大家带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部分试题的详解,一起来看看吧~1、某项目采用敏捷管理方式,项目经理给领导汇报了项目的执行速度和团队绩效情况,请领导对提交的项目文档进行审核,以确定下一阶段在哪些方面做出改

引号
摘要:对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软考考试而言,试题无疑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料之一。在软考备考过程中,吃透所考知识点、熟悉出题思路,对我们提升分数的效果是最明显的,通过试题反复练习,还可以查漏补缺。今天,给大家带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部分试题的详解,一起来看看吧~



1、某项目采用敏捷管理方式,项目经理给领导汇报了项目的执行速度和团队绩效情况,请领导对提交的项目文档进行审核,以确定下一阶段在哪些方面做出改进。当前项目处于敏捷项目管理中的( )阶段。
A、 探索
B、 推测
C、 适应
D、 结束

答案:C
答题解析:

敏捷项目管理模式的结构:构想—推测—探索—适应—结束,重点在交付(执行)和适应。

1)构想:确定产品构想、项目范围、项目社团以及团队共同工作的方式。

构想阶段为客户和项目团队创造构想,该构想包括提供什么、谁提供和如何提供。如果没有构想,其他的项目启动活动都是无用之功。用商业话语来说,构想是项目早期“成功的关键因素”。

2)推测:制定基于功能的发布计划、里程碑和迭代计划,确保交付构想的产品。

敏捷项目管理更多的是构想和探索,而不是计划和执行,它迫使我们面对这样的现实:不稳定的商业环境和变化多端的产品开发环境。推测阶段实际上是构想阶段的延伸并与它相互影响,它包括收集初始的、广泛的产品要求;将工作量定义为一个产品功能清单;制订一个交付计划(发布、里程碑和迭代),其中包括那些功能的进度表和资源分配;在估计项目成本这个计划中加入风险降低策略,并生成其他必要的行政管理和财务信息。

3)探索:在短期内提供经测试的功能,不断致力于减少项目风险和不确定性。

探索阶段提供产品功能。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看,在此阶段,有三个关键的活动区域:第一是通过管理工作量和使用适当的技术方法和风险降低策略,交付计划的功能;第二是建立协作的、自我组织的项目社团,这是每个人的责任但需要由项目经理推动;第三是管理团队与客户、产品经理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相互交流。

控制和纠正是这个周期阶段常用的术语。计划制订了,结果监控了、纠正也完成了。这个流程暗示着计划是正确的,而如果实际结果与计划不同,则是错误的。

4)适应:审核提交的结果、当前情况以及团队的绩效,必要时做出调整。

“适应”意味着修改或改变而不是成功或失败。如果项目的指导哲学认为适应变化比执行计划更重要,则将失败归罪于计划的变更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非常特别的流程并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吸取教训是敏捷项目管理的关键。

自构想阶段以后,其循环通常是推测—探索—适应,每次迭代都不断对产品进行提炼。但要是团队收集到新的信息,定期地回到构想阶段也很有必要。

在适应阶段,需要从客户、技术、人员和流程绩效以及项目状况等方面对结果进行评估。该分析将会对比实际结果和计划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要根据项目得到的最新信息,思考实际的与修订后的项目前景。修改后的结果将返回、融入到重新计划工作中,开始新的迭代。

5)结束:终止项目、交流主要的学习成果并庆祝。

在某种程度上,项目根据开始和结束来界定。许多组织由于没有明确项目的终结点,通常在客户之间会造成理解问题。项目应该以庆祝方式结束。结束阶段以及每次迭代末尾的“小型”结束的主要目标是:学习并将学到的东西融入下一次迭代工作中,或者传递给下一个项目团队。



2、项目经理为某政府网站改造项目制作了如下双代号网络图(单位:天),该项目的总工期为( )天。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活动2-7比计划提前了2天,活动8-10实际工期是3天,活动6-7的工期增加了3天,判断对项目总工期的影响(请作答此空)。
A、 没有影响
B、 增加了2天
C、 增加了3天
D、 增加了4天

答案:B
答题解析:

1.jpg
图中粗线为关键路径,关键路径的总长度即为总工期,即37天。

依据上图,绘制时标网络图如下:

2.jpg

已知:题目要求活动2-7比计划提前了2天,活动8-10实际工期是3天,活动6-7的工期增加了3天。因此需要对路径进行调整,如下图所示:

3.jpg

由于2-7提前2天,所以S-2由之前3天缩短至1天。因此S-2-7由之前3+14=17天,缩短至1+14=15天;

由于6-8增加3天,因此6-8由之前5天延长至8天;

由于8-10实际为3天,因此8-10由之前4天缩短至3天;

经过对最近的关键路径进行分析发现,关键路径依然是S-3-6-7-5-8-10-E,但是关键路径的长度由37天延长至39天,最后得出结论总工期增加2天。



3、关于需求管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需求管理包括在产品生存周期中维持需求一致性和精准性的所有活动
B、 从测试用例和测试报告的描述中追踪到用户原始需求的过程是正向追踪
C、 需求文件之间的跟踪用于检查需求分解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或遗漏
D、 需求跟踪矩阵中可以不体现测试策略和测试场景的跟踪结果

答案:C
答题解析:

需求管理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如何规划、跟踪和汇报各种需求活动。需求管理过程也是由一个组织单元来完成,涉及项目团队内若干职能岗位的成员。组织制度应该规定需求管理组的组织方式、汇报制度、会议制度,以及怎样建设、维护和解散等。应加强与组织的职能管理部门的沟通,以便获得他们的支持,获取到需求管理所需要的资源,使需求管理得以顺利进行。根据项目规模设置相应的需求管理岗位,确定需求管理总负责人、成员及其责任和权限,确认相关人员理解分配给他们的责任和权限并且接受任务。

2)需求管理需要使用的资源。根据项目的规模及财力,确定应使用何种需求管理工具,例如,需求变更审批表、需求跟踪矩阵(Requirements Traceability Matrix)、管理软件、计算机硬件资源等。

3)培训计划。由于需求管理是一项规范性的管理工作,由项目团队中的需求管理人员所执行的需求管理活动过程,不管是应用方针(或指南)和组织过程资产,还是专业化的管理工具,都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才能统一项目团队成员的共识,规范成员的行动步骤。主要培训专题有应用领域、需求定义、需求分析、需求验证、需求管理及相关工具、配置管理等。

4)项目干系人参与需求管理的策略。在需求管理计划中,应明确列出与需求管理有关的项目干系人清单,以及各干系人介入需求管理活动的时机,以便项目干系人按照计划参与需求管理活动。项目干系人介入需求管理的主要活动包括为解决对需求的共识问题、评估需求变更的影响、通报双向追踪情况,以及识别项目工作范围与需求之间的不一致性。

5)判断项目范围与需求不一致的准则和纠正规程。项目需求是项目的工作目标,当项目的实际工作偏离需求的情况发生时,变更控制系统应该按照既定的规程判断、分析偏差,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包括由谁负责跟踪项目进度和纠正进度偏差、由谁负责跟踪项目成本和纠正成本偏差、采用什么工具进行跟踪分析和纠正等。

6)需求跟踪结构,即哪些需求属性将列入跟踪矩阵,并可在其他哪些项目文件中追踪到这些需求。该规程包括建立何种程度的需求跟踪矩阵,哪些需求跟踪信息、应该被收集和整理等。在需求管理中,要维持对原始需求、需求规格说明书、所有产品和产品组件之间的双向跟踪。所谓双向跟踪,包括正向跟踪和逆向跟踪,均依赖于建立与维护需求跟踪矩阵。本书5.3.4节将详细讨论需求跟踪。

7)配置管理活动,例如,如何启动产品、服务或成果的变更,如何分析其影响,如何进行跟踪和汇报,以及谁有权批准变更。在项目生命周期中,需求变更十分频繁,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保证产品的质量,需求的变更应该受到严格控制。




免费刷题报考资讯 机考模拟 学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