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历年试题及答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二模试卷(难度与高项相同)
摘要:对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软考考试而言,试题无疑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料之一。在软考备考过程中,吃透所考知识点、熟悉出题思路,对我们提升分数的效果是最明显的,通过试题反复练习,还可以查漏补缺。今天,给大家带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部分试题的详解,一起来看看吧~1、以下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A、 技术可行性是从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并进行评审和评价 B、 经济
1、以下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A、 技术可行性是从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并进行评审和评价
B、 经济可行性主要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衡量项目的价值,从项目的投资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C、 可行性研究不涉及合同责任、知识产权等法律方面的可行性问题
D、 社会可行性主要分析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包括法律道德、民族宗教、社会稳定性等
答案:C
答题解析:
信息系统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运行环境可行性分析以及其他方面的可行性分析等。
技术可行性分析是指在目前技术、产品条件限制下,能否利用现在拥有的以及可能拥有的技术能力、产品功能、人力资源来实现项目的目标、功能、性能,能否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完成整个项目。
经济可行性分析主要是对整个项目的投资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包括支出分析、收益分析、投资回报分析以及敏感性分析等。
信息系统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除了技术、经济和运行环境可行性分析外,还包括了诸如法律可行性、社会可行性等方面的可行性分析。也会涉及到合同责任、知识产权等法律方面的可行性问题。社会可行性主要分析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包括法律道德、民族宗教、社会稳定性等。
故C是不正确的。
参考答案:C
2、根据《软件工程产品质量》(GB/T 16260.1-2006)定义的质量模型,()不属于易用性的质量特性。
A、 易分析性
B、 易理解性
C、 易学性
D、 易操作性
答案:A
答题解析: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GB/T 16260.1—2006)中定义了内部和外部质量的质量模型。它将软件质量划分为6个特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可移植性),并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子特性。这些子特性可用内部或外部度量来测量。其中易分析性属于维护性,易理解性、易学性、易操作性属于易用性。
参考答案:A
3、根据《GB/T 14394-2008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有关下列术语与定义描述中,( )是错误的。
A、 软件可维护性,是指与进行规定的修改难易程度有关的一组属性
B、 软件生存周期,是指软件产品从形成概念开始,经过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后不再使用的过程<br>
C、 软件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环境下、规定时间内软件不引起系统失效的概率
D、 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大纲,是指为保证软件满足规定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要求而记录的历史档案
答案:D
答题解析:
《GB/T 14394—2008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对下列属性进行了定义。
软考资料: 2024年软考论文范文> 软考考试核心重点难点汇总> 查看更多>
备考刷题:章节练习+每日一练> 软考历年试题+模拟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