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下午题上午题:2016年11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上午(精品班)
摘要:对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软考考试而言,试题无疑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料之一。在软考备考过程中,吃透所考知识点、熟悉出题思路,对我们提升分数的效果是最明显的,通过试题反复练习,还可以查漏补缺。今天,给大家带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部分试题的详解,一起来看看吧~1、投标文件存在对招标文件响应的非实质性的微小偏差,则该投标文件应( )。 A、 不予淘汰,但需在订立合同前予以澄清 B、 不予淘汰,但需
1、投标文件存在对招标文件响应的非实质性的微小偏差,则该投标文件应( )。
A、 不予淘汰,但需在订立合同前予以澄清
B、 不予淘汰,但需在评标结束前予以澄清
C、 不予淘汰,允许投标人重新投标
D、 予以淘汰
答案:B
答题解析:
根据《招投标法》第三十九条,评标委员会可以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的内容作必要的澄清或者说明,但是澄清或者说明不得超出投标文件的范围或者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题目中说的是非实质性的微小偏差,因此投标文件依然有效,可以在评标结束前予以澄清。
2、信息要满足一定的质量属性,其中信息( )是指信息的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可以信任的,符合预期的。
A、 完整性
B、 可靠性
C、 可验证性
D、 保密性
答案:B
答题解析:
中级教材原文(P4)信息的质量属性包括:
1)精确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精准程度。
2)完整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完整信息应包括所有重要事实。
3)可靠性:指信息的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可以信任的、符合预期的。
4)及时性:指获得信息的时刻与事件发生时刻的间隔长短。
5)经济性:指信息的获取、传输带来的成本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6)可验证性:指信息的主要质量属性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程度。
7)安全性:指在信息的生命周期中,信息可以被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可能性越低安全性越高。
3、 以下关于信息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信息化的主体是程序员、工程师、项目经理、质量管控人员
B、 信息化的时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C、 信息化的手段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
D、 信息化的目标是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达到现代化水平
答案:A
答题解析:
中级教材原文(P8)。信息化的基本内涵:信息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它的时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手段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它的目标是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达到现代化水平。
软考资料: 2024年软考论文范文> 软考考试核心重点难点汇总> 查看更多>
备考刷题:章节练习+每日一练> 软考历年试题+模拟题>查看更多>